<nobr id="9e8vs"></nobr>
          <table id="9e8vs"></table>

        1. <form id="9e8vs"></form>
        2. <form id="9e8vs"></form>

            當前位置:

            家庭教育吧  >  百科知識  >  敕勒歌是哪個朝代的民歌

            敕勒歌是哪個朝代的民歌

            2023-08-02 14:15 452

            “敕勒歌”是南北朝時期民歌。《敕勒歌》:“敕勒川,陰山下。天似穹廬,籠蓋四野。天蒼蒼,野茫茫。風吹草低見牛羊。”

            敕勒歌是哪個朝代的民歌

            《敕勒歌》是北朝時期北方民族鮮卑族的一首著名古老民歌,所以它可以說是鮮卑族創作的。鮮卑族是古代中國的一個游牧民族,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。

            《敕勒歌》的作者不詳,它是口頭傳承的民歌作品,最早記錄于北朝北魏時期。北魏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一個朝代,公元386年至534年存在。《敕勒歌》是描寫鮮卑族部落的生活、草原景色和戰爭等內容,反映了當時北方游牧民族的風貌和文化特點。

            雖然《敕勒歌》的創作時間和作者無法確切確定,但它作為北方游牧民族的民歌,流傳至今,成為中國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
            敕勒歌是什么意思

            原文:敕勒川,陰山下。天似穹廬,籠蓋四野。天蒼蒼,野茫茫。風吹草低見牛羊。

            譯文:遼闊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陰山腳下。天空像個巨大的帳篷,籠蓋著整個原野。蔚藍的天空一望無際,碧綠的原野茫茫不盡。一陣風吹過,牧草低伏,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。

            這首民歌,勾勒出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,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,境界開闊,音調雄壯,語言明白如話,藝術概括力極強。

            “敕勒川,陰山下”,詩歌一開頭就以高亢的音調,吟詠出北方的自然特點,無遮無攔,高遠遼闊。這簡潔的六個字,格調雄闊宏放,透顯出敕勒民族雄強有力的性格。

            “天似穹廬,籠蓋四野”,這兩句承上面的背景而來,極言畫面之壯闊,天野之恢宏。同時,抓住了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,歌者以如椽之筆勾畫了一幅北國風貌圖。

            “天蒼蒼,野茫茫,風吹草低見牛羊”,“天”、“野”兩句承上,且描繪筆法上略有疊沓,蘊涵著詠嘆抒情的情調。作者運用疊詞的形式,極力突出天空之蒼闊、遼遠,原野之碧綠、無垠。這兩句顯現出游牧民族博大的胸襟、豪放的性格。“風吹草低見牛羊”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點睛之筆,描繪出一幅殷實富足、其樂融融的景象。

            敕勒歌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

            抒發了游牧民族驍勇善戰、彪悍豪邁的思想感情。《敕勒歌》勾勒出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,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,境界開闊,音調雄壯,語言明白如話,藝術概括力極強。

            《敕勒歌》在布局、結構、風格和表現手法上都有許多杰特之處。但這首詩的價值絕不僅僅在于文學方面,它也是民族文化間互相影響、南北詩風互相融合的實例;也是中華境內各族從征戰對抗走向和解交融的歷史見證,是一元主體、多元格局中華文化形成過程中的典型個案。

            Copyright ? 2015 - 2023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-41

            se999日韩